臺東縣 大武鄉
尚武農創企業社 張秀珍

「尚武社區有豐富的文化歷史,一年四季也有各種不同的體驗,春天有火龍果,夏天有鳳梨,秋冬有紫斑蝶的生態體驗,歡迎大家一起來玩!」 一般大眾對臺東大武鄉的記憶,只有焚風,或是前往臺東知名觀光景點的必經之地,但它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,尚未被開發的大武鄉保留了許多獨特的人文風貌和歷史脈絡,這些深度的文史、景觀,在尚武社區的努力推動下,從平凡的小農村,搖身一變成為台9線南迴公路上,獨一無二的亮眼景點。

為了讓家鄉能被看見,尚武社區與大武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大武DOC)盤點在地文化與產業,推出獨一無二的遊程體驗,社區遊程的幕後推手張秀珍小姐分享,「尚讚農遊」遊程會帶遊客到大武漁港認識在地捕漁文化,接著走入披星興村,認識特殊工法建造的石頭屋、大陳島移民的故事與美食,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大陳尚武天后宮,從歷史文化到人文景致,豐富的內容成功為不少旅客創造難忘的旅遊回憶。

打造社區遊程的過程中,發現大武除了擁有珍貴的文化資產,在地還有許多默默在家鄉打拼的職人,像是專注種植土鳳梨的林志堅大哥,他與社區合作下,除了擔任社區導覽人員,只要遇到鳳梨產季,他也會帶遊客走入農田,認識經焚風洗禮而造就香、酸、甜豐富滋味的大武土鳳梨;還有經營「Cinevuan去那呼玩烘焙咖啡老屋」的返鄉青年金許願小姐,她用家鄉特有的馬告、圓葉胡椒、假酸漿葉、洛神、森林蜜等,融入麵團,讓每顆麵包有了故事、有了溫度,也增添了獨特的香氣和口感,成為當地超有特色的烘焙坊。透過遊程的合作,不只讓更多人對社區更有凝聚力,也帶動產業成長、創造就業機會。

一趟難忘的遊程,絕對少不了美食和手作體驗,其中從大陳島飲食文化發想出來的麥油煎,是大陳義胞的傳統食物,早期人們會將麵條、炒米粉、豆乾,用麵粉製成的餅皮裹起來,就像潤餅,外出工作的人吃一個就能快速補充體力。另一個就是跟大自然息息相關的水信玄餅,因為尚武社區有蝴蝶生態,社區人員就將蝴蝶的蜜源植物例如月桃花,製作成水信玄餅的內餡,而且它的外觀也會因為植物的不同,染出不一樣的色澤,透過特別又趣味的體驗,可以讓遊客認識大武文化外,也讓地方的風土民情與自然生態魅力被深刻記憶。

今年度大武DOC與東東澎DOC輔導團、資策會,協力合作,開發「蝶舞山林,永續農遊」的AR平臺,讓旅客到大武遊玩時,不僅能透過數位裝置認識在地的農產土鳳梨、信仰中心尚武大陳天后宮,還有紫斑蝶生態,透過數位互動,打造充滿趣味與知識的沉浸式體驗,也讓社區旅遊可以朝著數位永續邁進。

相關商品

臺東縣 大武鄉 尚武農創企業社 張秀珍

無相關商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