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打工換宿悠閒環島,到徜徉於稻浪,楊振誠笑說,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,很環保,很美好。在環島的過程中,他發現許多稻農,都在為家中的耕牛,尋找適合的草鞋,加上阿誠參與淨灘,總是看見一隻隻夾腳拖,遺留在海岸邊,至此,他開始思考,如果善用農家的稻草,手作草鞋,是不是能為土地盡一份心力?至此,他踏上了尋稻之旅,在苗栗縣銅鑼鄉的山林間,找了塊田地,親自彎腰,在泥濘的土地上插秧,感受自然的生命力,也找到讓稻,能重新活過來的生活態度。
回想第一次見到阿誠,到他工作區域之前,我們在蓊鬱的山林間,短暫迷了路,最後在他的遠端指引下,才順利找到會合地點,當時我們一下車,就看見一棟簡易的房屋,原先一直以為它是阿誠的工作室,直到他穿戴著汗濕的圓領衣,以及沾滿塵土的長褲,腳上穿著他親手編織的草鞋,再搭配憨厚的笑容出現,帶我們往田裡方向走,映入眼簾的稻草屋,屋裡面,只有簡單桌椅家具,而他的妻子正在桌邊工作,我們這才知道,阿誠對稻草的熱愛,不僅是從生活找靈感設計,更是已經將它融於生活,用實踐打造他的理想。
阿誠說,原本大學畢業,他準備了五萬元,或打算用打工換宿,預計環島一年,在走過許多鄉鎮後,他發現身上的經費,居然從五萬累積成六萬,這現象讓他了解,其實生活中,自己需求的東西並不多,無形中可以節省不少外部成本。他印象最深的就是,在新竹水牛學校打工學習時,看見在地許多人員都在幫耕牛找草鞋,就因為牛蹄走在馬路上,會造成毀損,這讓阿誠也跟著尋找和學其技藝;還有,他時常參與海邊淨灘,海岸邊的塑膠製品和人字拖,造成了環境汙染,這些深入的觀察,都成為他投入稻草編織的動力與決心。
對於如何分享稻草文化,阿誠會從友善種植開始,不灑藥也能將作物種植的很好,並且收稻穗後的稻梗,也能手編創作,讓稻能有不同的面貌,而他在銅鑼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DOC)協助推廣下,阿誠用臉書,不斷分享照片,更新稻田的資訊,以及稻草編織活動的相關訊息,在銅鑼DOC的人員協助下,阿誠草鞋的曝光度越來越高,在107年還受邀到臺中花博,以「農人為師,農作為材;從課堂到手作,認識臺灣農業」為軸,分享草編文化與工藝。
直到現在,阿誠與妻子依然以自家無毒稻草梗為材,指導民眾從搓草繩起步,學習草編技術。運用身體力量,固定受力點,以「洗手」方式來回搓草繩,感受稻草在雙掌間的滾動洗禮,拉緊繞圓,纏上稻田草拓紙卡,即可完成「祝福繩」。阿誠「祝福繩」概念取自日本「注連繩」,有辟邪祈福之意,質樸溫暖廣受現場民眾好評。他的作品從生活出發,掃把、拖鞋、隔熱墊、椅墊,阿誠用巧手編織出一種「寧願身體髒,不願土地壞」的理念情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