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能想像嗎?海洋的廢棄物除了常見的塑膠製品、漁網,還出現過電冰箱、貨車輪胎......」
由一群深愛家鄉的在地居民,成立的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,他們從教育出發,將環境保護的觀念向下扎根,打造貫徹無毒耕種的公田,發揮影響力,帶動附近小農一起投入友善種植,並將農產品以帶有珍惜土地之意的「惜土」品牌推廣出去。
不僅如此,他們還推出海洋四部曲,帶大家從導覽、淨灘、海廢創作、食魚教育等體驗,透過身體力行,一起找回土地與海洋的美麗面貌,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從參與者變成影響者,朝生活永續邁進。
「你知道餐桌上的食材是從哪裡來的嗎?你知道海洋環境的面臨哪些困境嗎?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,不只落實環境倡議,而是找回對家鄉土地的那份熱忱。」 2012年,風力發電廠要進駐苗栗苑裡海岸邊,在地居民成立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,訴求大型風力發電的設施,能和民宅、公共場域保持安全距離,保障民眾居住安全的權益。直到社會運動結束,協會成員意識到家鄉需要自己以行動來守護,才能保有土地、海洋最自然的生態與樣貌,尤其是對較為年長的長輩來說,他們認為一定要透過教育將理念向下扎根,讓環保不只是口號,而是生活的一部分,因此他們規劃食農教育、海洋四部曲等計畫,期待能影響更多人重視環境永續的議題。
協會的陳世佳專案經理分享,食農教育的部分,協會有一塊公田,它是一塊示範農田,會依著季節種植適合的農作物,像是水稻、地瓜,並且真正落實無毒種植、與自然共生,再將栽種的經驗、管理模式,分享給週遭的小農,透過行動擴大影響力,讓苑裡更多人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。與此同時,協會也成立「惜土」品牌,主要是將所有合作的農友,生產的無毒農作物、加工製品推向市場,這些產品成為在地獨一無二的伴手禮外,也是協會理念實體化的延伸,讓消費者有安心的良食,也喚起大眾對家鄉、土地的珍惜。
至於海洋環境保護,他們看見海廢問題日益嚴重,因此推出海洋四部曲,第一部曲是海洋教育的講座與導覽講解,協會成員會到學校、企業單位,分享環境相關的議題,若有遊客到協會參與活動,就會有專業導覽帶大家思考生活與環境如何共存;第二部曲是實際到海岸邊參與淨灘,行動撿拾漁網、浮球甚至輪胎等垃圾,感受人對環境的影響;第三部曲是海廢物品的藝術創作,將浮球進行彩繪,讓孩子也能輕鬆留下行動的記憶;最後第四部曲則是食魚教育,透過,懂得永續海洋的觀念。從知識到行動、從環境到餐桌,拉近人與海洋之間的距離。
希望能讓更多人成為參與者,甚至變成影響者,陳世佳先生清楚需要透過網路的力量,才能讓協會的理念被看見,因此他參與苑裡數位機會中心提供的數位課程,「程控無人機任我行」、「我們的Podcast奇幻旅程」、「AI與趣味探險:數位藝術與生活創作」等,學習如何運用影像、聲音記錄與AI創作,來豐富社群媒體曝光的題材,用空拍機拍下淨灘行動與變化、透過Podcast分享更多關於苑裡的故事,將這些數位內容變成吸引人關注的貼文,讓海洋教育與環境保護的理念,以更生動、生活化的方式傳遞出去。
想認識更多食農教育的知識,或是為家鄉、大自然盡一份心力,歡迎找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,一起用行動守護家鄉,找回海洋最純粹的樣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