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東縣 大武鄉
大公椴木香菇農場 賴宗宏

拍胸脯保證,大公椴木的黑木耳吃過以後,就回不去了。

大公椴木香菇農場

市集上的人龍來來回回穿梭,看到陳列桌上的乾燥香菇,偶有行人佇足詢問,但是聽到價格不免吃驚。賴大哥說: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消費者聽到價格後離開,口中不斷喃喃自語說,椴木香菇真的沒話說….,過了三十分鐘後又折返,買了一包思考良久的香菇後,滿足離開。

常說老饕懂吃,相信更懂食材的價值與珍貴。椴木香菇的養成不易,過程漫長且辛苦,從鋸木、曬乾、打洞、植入菌種、長成、採收、烘乾、搬運,樣樣都是人力與時間的堆疊,加上香菇栽種環境,必需冷一些、潮濕一些,因此愈是高山愈是美味,如此美味的工序都需在高山完成方能下山,因此在搬運過程中,一來一往的腳程,對從事養菇許久的菇農來說,體力負荷是最大的考驗。

再辛苦,賴宗宏大哥也不願意放棄,因此選擇在香菇養成的周間,開始栽種黑木耳,培養第二項主力產品,平衡香菇產量不足,造成的成本虧損。市面常見的黑木耳,多是使用太空包培養長成,而椴木種植而成的黑木耳,必需耐心等待兩個月的時間,待黑色木耳竄出封蠟孔洞,便是可以採收,這樣慢熬與野放的黑木耳,就像放山雞一樣,口感強勁回味無窮。

賴大哥種植有成後,接力開發第三項產品,黑木耳露。跟上時事主流,將如此珍貴的黑木耳加工製成飲品,是希望讓消費者用快速方便的方式補充營養。一心投入椴木培植的工作與研究,待產品不斷問市後,卻發現在大武鄉想創建與行銷自我品牌,是相當困難的事。

大武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DOC)規劃一系列電子商務與品牌行銷課程,只要農事得閒便從不缺課,課程中總是耐心慢學,遇到難題立刻發問,幾次討論與學習後,賴大哥便將想像中的大公椴木香菇農場繪製出來,變成日後品牌行銷的Logo圖像。

每回聽聞他描述農場與香菇產業,或是數位學習的過程,賴大哥總是憨厚內斂,顯少露出笑容,大公椴木香菇農場的Logo圖像完成後,即見到他眼神灼灼的露出成就與滿足的笑容。

農事產業維繫艱辛,必需不斷開拓或等候子女返鄉接手,才不致於讓臺灣農產消失。所幸,賴大哥的生意頭腦動的很快,他知道光種植與開發產品是不夠的,於是將被動化為主動,朝觀光農場的營運模式邁進。觀光農場或許不稀奇,但是椴木香菇或黑木耳也可以自己來,就顯得噱頭十足了。

如此想法,不光是維繫產業如此簡單,賴宗宏大哥更想,取之森林、饋之森林,食農教育必需建立在每個消費者心中,透過農場的導覽學習,明白一朵香菇、一片木耳都得來不易,可以善加運用的自然材料,更需要萬分珍惜。

相關商品

臺東縣 大武鄉 大公椴木香菇農場 賴宗宏